初中教育教学故事案例-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

Website Home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丹东十八中于晓光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教学设计l教学内容此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三课时,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

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l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青少年应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知道不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

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巧妙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l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机智勇敢不能硬拼难点:维护合法权益是青少年的责任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调查资料及案例,引导学生评议,以明确责任。

通过角色模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l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保护自己,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还较差,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如何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侵害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l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调查学生是否有被抢钱的经历及处理态度,收集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答教师课前调查的问题,收集关于“智斗”的案例。

简要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本课以展示课前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三种方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评议,然后通过对一个反面案例的分析及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念,再通过分组的角色模拟表演及评议,运用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自编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课内进行小结,提高升华!

流程设计:联系实际资料导入评议行为明确观念反面案例激起责任角色模拟现场演练儿歌结尾总结概括教学实录一、联系实际资料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前关于“是否有被抢过钱的经历及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321人,其中有49人曾被抢过钱,约占15.3%,这些被抢过钱的同学的处理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先把钱交出来,然后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共有31名同学。

第二种,当时把钱交出去,过后找人将要钱的人痛打一顿,共有5名同学。

第三种,仅仅是把钱交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声张,有13名同学。

师:为什么在被抢的49名同学中有31人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呢!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优势,教师只是借学生们的评议点拨。

)师:这些同学的做法可谓一举两得,不仅保护了自己,还能使不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这种做法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二、评议行为明确观念师:同学们,你们能评议一下采取第二种方式的五名同学的行为吗。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评议总结。

)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时时处处遵守法律,决不能用违法犯罪的方法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多媒体显示:1.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评议一下第三种行为!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忍气吞声方式的不可取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依法维权。

)三、反面案例激起责任师: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依法维权,那么,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刘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就拼命往回抢,其姐也过来帮忙,谁知又来了四、五个年轻男子,一起殴打刘氏姐妹。

双方相持五、六分钟,有上百人围观,无一人帮忙,最终以刘氏姐妹受伤、钱包被抢而告终。

)师:看完这个案例,你有何感想;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这个反面案例,使学生激愤不已,通过大家评议,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我为有你们这样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多媒体显示:2.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教师借学生的发言中一些机智的做法进行总结,引出下一个话题: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师:在我为你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的做法都很机智,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多媒体显示:3.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四、角色模拟现场演练(多媒体显示:小刚放学回家,刚要拿钥匙开门,却发现门开着一条小缝,有三个人正在他家翻东西,由于紧张小刚不小心碰了门一下,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门口……)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

各小组讨论之后请表演一下,之后各组再为其他组的做法提几条建议!

(学生经过讨论、表演、观看、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再适时总结!

)师: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们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或向邻居、家人、保安等求助,要机智而不能硬拼!

五、儿歌结尾总结概括教师以自编儿歌将本节课内容总结,师生共同朗读,总结升华。

多媒体显示:依法二字要记牢,保护自己很重要,国家集体和他人,同样需要你关照!

面对歹徒要沉着,记住去向和面貌,社会力量不可少,警察更能及时到。

用心去写,平时多注意积累,多问问老同事。

当可可在娃娃家与子田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介入虽然使她俩学会了合作,但她们的问题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交往技能的习得缺乏孩子的主动性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可可是小班小朋友,在班里,她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情感丰富,但常规意识差,自理能力较弱许多孩子觉得看故事或例子、而不是努力分析自己的行动时,会更容易掌握这些一般性的规则又下雨了,教室里几把浸满雨水的伞散落在空地上。

我把这些伞集中起来,顺着墙边排成一排。

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竟都自觉地也把伞排在一起;

很快的,教室里出现了一道风景——花花绿绿的雨伞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绽放,又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学生们似乎心有灵犀,下课了,竟没有人把已经干了的伞收起来,任它绽放,散发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芳香。

整整一天,都是这样的。

第二天继续下雨,早到的学生就把雨伞像昨天的样子放好了,待我到校,就有人接过我的伞放在了最前边。

我的伞最大,放在前边就像一只老母鸡正领着一群小鸡做游戏。

放伞的孩子好像很满意自己的创意,美滋滋的回到了座位上……好美呀。

这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不由得想起去年刚接班时的一幕——也是一个雨天,学生们也是打伞上学,所有雨伞堆在一起,下课时一个学生钻到下面捉迷藏,把一把新雨伞弄坏了,还没等我处理修理的事,几个学生转眼间就把只坏了一根伞骨的伞拆得七零八落,很快不见了踪影;

一再追查才弄清楚,伞面被一个学生拿去说要当桌布。

伞把成了一个小子的拐棍;

至于伞骨则每人一支,他们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呢;

我哭笑不得。

类似的事情还不止这些!

每天都会有一些让你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喜欢下课的时候挤在窗口探着身子向外张望!

有人带了吃的东西会不翼而飞!

老师的电话是公用电话,谁有事都可以不客气的对老师说:“老师,电话给我用用”;

门锁打不开他们会想法爬进教室拿出工具把门弄开……我笑不出来了,只想哭;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啊今天,伞花又在教室里绽放,值日的分担区每天都干干净净,清晨走进校园就会有早到的学生在校门口迎接,并接过我手中的提包……是他们改变了吗?

是的,一年来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我做了多少事情啊,先是“关上了半边门”,接着就是每天用照相机拍下他们生活在放给他们看!

又利用拔河比赛唤醒了集体荣誉感;

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承包一块担当区……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放学的时候,雨停了,雨伞都收了起来,放进了每一个小主人的书包,我留了一项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是《这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明天出现在日记本上的将是怎样的风景呢。

我期待着。

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新。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也正好转学到这,名为转学实际上是老师没有办法约束了,他告诉我他是原先学校的“打架大王”,在学习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就是排着队下楼要往墙上蹭上一脚才走。

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一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貌,之后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群众,务必应对现实。

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

”他不好意思地回“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明白吗?

”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就应怎样做才好。

”“想改正错误吗!

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

”“我今后必须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

”“好。

”之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忙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用心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语文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我为了鼓励他,推选为“学校进步最大的学生”奖。

案例分析: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班主任banzhuren)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忙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理解不了!

因此,我让很多同学与他交朋友做,对他多一份谅解,给他成长的时间?

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透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陈宣任的状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

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透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最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陈宣任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

”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这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职责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到达育人的目的!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期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